解剖室的空气净化系统核心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也逐步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但这些年以来解剖教研室所使用的尸体防腐剂一直还是以福尔马林为主,福尔马林的主成分是甲醛溶液。甲醛溶液作为尸体固定的防腐剂,目前还没有更好可替代的试剂,但是甲醛的高挥发性和致癌性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甲醛的职业限值为0.5 mg/m3,居住大气的标准为 0.08 mg/m3,如果超出这些标准就会带来疾病和死亡风险的上升。经权威机构测量,我国解剖室的甲醛浓度普遍达到了1.5-3.5 mg/m3(根据每个地方情况稍有不同),极大的超过了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研究结论,室内甲醛浓度每增加0.8m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方面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由此可见,解剖教研室的空气质量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空气净化系统核心技术
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双极屏蔽电离技术。长久以来,自然界空气净化的自然过程一直是人类室内空气净化科学和技术效仿的典范。虽然气候及地域环境有不同,但大致可测出室外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密度在200至800个/立方厘米,但是在室内空气中几乎测量不到负氧离子的存在。我们根据自然界的空气净化原理,运用双极屏蔽电离技术(简称DBD激活氧原子簇技术)激活“活性氧气”的氧化作用以抑制空气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活性为原理进行工作。空气里的氧分子通过交流电放电原理,被特殊的电离管加载了正电荷和负电荷,并产生磁化效应,因此生成离子化氧原子簇。每个磁化的氧原子团簇由少则十几个、多至六十万个串联在一起的独立的氧原子构成。这些带有极高氧化性的、离子化的双极氧原子团包围了空气中的有害化学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异味气体分子,细菌、霉菌、病毒及可吸收颗粒物(PM10)等,然后使其分解、中和、丧失活性或沉降,达到净化、消毒灭菌室内空气的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不会产生如紫外线、过量臭氧、氧族物质等有害因素而对人体产生不可逆性的附加伤害以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